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
主办单位:中国地震局
国际刊号:1000-1301
国内刊号:23-1157/P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18590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从受众接受心理谈知情权(代写毕业论文提纲)—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

  论文摘要:

  论文关键词:受众接受心理,知情权,代写毕业论文提纲,汶川地震报道

    知情权 (RIGHT OF INFORM) 又称为知晓权、知的权利。知情权是由美国记者库坦于1945年前后率先提出的。作为一种理论的提出,“知情权”针对的是个人有了解政府行政情况的法定权利, 但实际上由于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微小了, 无法顺畅地获取自己所需的大量信息, 所以报刊等大众媒介就有义务帮助个人实现这种权利。西方的一些主流媒体, 尤其重视将“知情权”作为其展现新闻自由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加以运用。

    党中央对公众知情权问题高度重视。2007 年4月,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92 号国务院令, 公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。该条例将于2008 年5 月1 日起施行。条例对于政府信息的公开作出了详尽的规定, 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。

    为什么要针对公民知情权立法呢?因为它很重要,引出下文-----受众心理的需要。

    1、受众心理

    受众基本的接受心理,受众为什么需要知情、为什么有这个权利。

    一、需求心理——受众将新闻作为满足心理需求的通道

    二、惰性心理——受众在接受新闻时希望省力省时的心理结构

    三、消遣心理——受众以愉悦人为目的的新闻作为缓释心理压力的通道

    四、心理效应——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心理成因

    受众的: 威信效应(认可权威媒体) 从众效应 逆反效应 认知心理的强化(了解逐步深化,对新闻报道的准确度、时效性要求愈来愈高)

    2、如何满足受众知情权

    2.1 通过分析汶川地震信息公开的时效性、准确性、全面性、人性等满足受众接受心理的报道特点,讨论新闻怎样通过满足受众心理实现知情权;

    2.1.1 时效性的角度

    2.1.2 准确性的角度

    2.1.3 全面性的角度

    2.2 通过结合其他灾难新闻报道方式,分析实现知情权的意义和不实现知情权的后果等问题(如非典事件、山西矿难事件、周老虎事件、最近的躲猫猫事件等)。

    2.2.1 实现知情权的好处与意义

    2.2.2 不实现知情权的严重后果

    3、实践中如何从受众心理角度满足其知情权的一些措施

    3.1 保证媒体的公信力

    3.2 媒体要知错必改

    3.3 打造良好的传播环境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